今天是: |
興國縣95%以上的人口都是勤勞勇敢、熱情純樸、弘毅寬厚的客家人,遷徙至興國的客家先民在興國開基立業、繁衍生息、薪火相傳,留下的客家文化一直流傳至今。山歌是客家人傳承的文化精髓,縣里每年都會舉辦山歌文化藝術節,群眾積極參與擂臺賽,氣氛活躍。
興國山歌:興國山歌源自秦末興國上洛山木客勞動時所唱之歌,唐宋時期隨著中原客家先民南遷,與帶來的中原文化相互滲透,演化成流傳至今的興國山歌。興國山歌生活氣息濃郁,形式多樣,生動活潑,由獨唱、對唱、輪唱、“三打鐵”等各種形式,基本格式為七言四句,每首歌開頭一句“哎呀嘞”,結尾一句“同志哥”(或心肝妹)相呼應為其最大特征。蘇區時期,興國山歌成為蘇區軍民戰斗的號角,為革命戰爭發揮了重要的宣傳鼓動作用,興國子弟在山歌聲中組建了紅軍“興國模范師”、“少共國際師”、“中央警衛師”,留下了“一首山歌三個師”的歷史佳話。2006年,興國山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